(2012年12月17日县十六届人大二次会议
主席团第三次会议通过)
县十六届人大二次会议共收到代表10人以上联名提出的议案48件,不足10人联名提出的建议、批评和意见27件,合计75件,对其内容相同的议案、建议进行并案处理后为74件。其中:农业方面4件,财经方面3件,水利方面7件,交通方面14件,文化教育方面8件,医疗卫生方面4件,民政方面1件,供电方面2件,城市建设与管理方面17件,劳动和社会保障方面5件,其它方面9件。
按照县十六届人大二次会议《关于代表议案及建议、批评、意见的提出和处理办法》的规定,主席团决定作为大会议案处理的1件,即:周忠友等10名代表联名提出的《关于进一步加快汊河新城防洪体系建设的议案》(见附件一),该件议案不列入本次会议的议程,会后交县人民政府研究处理,具体处理情况向县十六届人大三次会议作出书面报告。另有47件议案和26件建议、批评及意见共73件。这些大多属于县人民政府及有关职能部门职权范围内处理的工作。因此,均作为建议、批评和意见处理。这些建议、批评和意见会后由县人大常委会办公室及人选工委会同县人民政府办公室交由有关机关、组织进行办理,并负责答复代表。
附件一:
拟作议案处理的1件。
周忠友等代表:关于进一步加快汊河新城防洪体系建设的议案(第1号)
汊河新城按照“美好滁城的副中心、滁宁同城化的前沿区、苏滁经济带的排头兵”的发展定位,进行高标准规划建设,其规划面积已扩展到60平方公里。进一步加强汊河新城防洪体系建设,是抗御自然灾害,确保汊河新城、新区又好又快发展的重要安全保障。而目前汊河新城、新区的防洪能力还相当薄弱,表现在:一是圩后的撇洪沟设计标准低,淤塞阻洪;二是沿河圩堤标准不达标,有不少险工险段;三是堤防涵闸等建筑物年久失修,汛期容易发生险情;四是排涝能力不足,现有的泵站排涝能力达不到防洪保安要求。
解决方案:
1、要进一步完善汊河新城防洪规划。要对原有的防洪规划进行修编,防洪规划面积要按60平方公里以上进行设计,其防洪能力要达到50年以上一遇的要求。
2、要加快防洪体系建设进程。在努力增加地方投入的同时,积极争取国家水利建设项目资金。如:通过实施滁河治理工程,加速圩堤标准段建设;通过驷马山灌区配套建设项目,对万庄电站进行扩建,提升排涝能力;通过小农水重点县建设项目,对圩内沟渠和圩后撇洪沟进行综合治理。
3、要强化防洪设施的管理。建议在汊河新城设立专门水管机构,负责规划范围内的所有防洪设施的管理,确保防洪设施安全运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