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来安县张山镇人大把开展好“代表接待日”活动作为“听民声、集民意、解民忧”的重要抓手,作为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的重要形式,持续拓展代表履职途径、延伸代表履职末端、激发代表履职活力,实现民声与民生的“双向奔赴”。
“接待日”成了“直通车”
“G345沿线没有路灯,晚上黑灯瞎火的,存在着很大的交通安全隐患,希望能协调解决一下。”
“张山街道公园广场内没有新能源充电桩,电车充电难,能否解决充电桩问题呢?”
“我们方庙组村庄大塘集满淤泥,希望村里能组织清淤,方便群众生产生活用水。”
在张山镇各代表小组活动室“代表接待日”活动现场,代表们耐心倾听、仔细记录群众的意见建议,并现场沟通协调,寻求解决方案。不能当场解决的问题,代表们认真梳理,形成代表建议,及时提交有关部门办理,并持续跟踪督促,确保问题得到妥善解决。
在张山镇实践站,多名群众集中反映“下赵村民组渠道节制闸年久失修,手动提起困难,耗时很长,每次下大雨都很担心,一旦提不起来,附近农田又会被水淹,希望政府能予以解决”,令他们感到意外的是,代表当场给予答复,积极协调镇政府和相关部门办理解决,问题很快得到圆满解决。
这是张山镇“代表接待日”活动的一个缩影。自2023年开展“代表接待日”活动以来,全镇共有72名县、镇人大代表进驻“家室站点”,接待群众500余人次,收集群众意见建议371条,“代表接待日”的“直通车”作用越来越大。
“烦心事”成了“暖心事”
今年春节后的第一个“代表接待日”,代表们或分享着自己履职“成绩单”,或深入企业、村组等以实际行动践行代表责任。
张山街道西街停车场地砖部分破损,既存在安全隐患,又影响美观。“我在了解情况后,认真调研,经镇人大和相关部门协调,很快进行了修缮,为群众解决了身边的烦心事。”县人大代表陈常娥说。
“老刘,我家的自来水突然变浑浊了……我家自来水也不对了,老刘你快去看看……”在“代表接待日”活动中,罗顶村镇人大代表刘洪伟收到群众反映最多的烦心事就是“自来水突然变浑浊了”,于是他及时向镇相关部门反映情况,当天就解决了问题。
事情虽小,但处处真情,全镇各级人大代表始终坚守初心使命,踏踏实实地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以实际行动践行“人民选我当代表,我当代表为人民”的庄严承诺。
“老阵地”有了“新变化”
随着全镇“代表接待日”的持续深入,各村不断创新形式、丰富内容,推动“搭建平台”和“吸纳民意”相融相促。
张山镇人大不断创新活动载体,灵活设置活动主题,将每月10日设立为镇人大主席团成员“基层接待日”。同时,还积极探索“线上接待日”模式,拓展了群众参与渠道,为活动注入更多活力。
倒桥村村民说事制度与“代表接待日”进行结合,进一步拓宽了村级充分、畅通、有序的民主渠道。
郭郢村通过在“代表接待日”以“板凳会”方式与群众“拉家常”,代表们与群众面对面嘘寒问暖,用朴实的话语倾心交流,摸清了群众的“酸甜苦辣”,找准了群众的急难愁盼,解决了群众的“所愿所盼”。
“代表接待日”畅通了民意收集途径,激发了基层民主活力,强化了代表与群众的联系。下一步,张山镇人大将不断改进方式、充实内容、完善机制,持续推动“代表接待日”走深走实,不断丰富和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张山实践,为张山高质量发展作出人大贡献。
(撰稿人:张世勇 许姗姗 嵇然 初审:黄蓝 复审:顾昊苏 终审:张跃武) |